从田间种植到精深加工,从品牌打造到市场拓展,播州区以全产业链思维深耕辣椒产业。今年以来,播州区围绕 “稳面积、攻单产、提质效,强龙头、创品牌、富农户” 发展思路,火红辣椒全产业链映红乡愁家园。

走进播州区辣椒产业田园,“一镇一特、多村一品” 的辣椒产业布局格外亮眼:东南部重点打造三岔、龙坪等镇 15.6万亩干鲜两用型辣椒生产示范带;西部巩固提升石板、鸭溪等镇 12.01 万亩干椒产业融合示范带;南部发展南白、龙坑 0.5 万亩鲜食辣椒种植区。三大板块协同发力,共同描绘播州28.11 万亩火红辣椒图景。
8月12日,记者在播州区团溪镇香山村香山组种植大户封旭基地上看到,50多名村民正在采收辣椒。“今年风调雨顺,基地辣椒长势良好,预计每亩产量可达1500公斤左右,全年产值可达到20多万元。”
“党支部引领·村社企联建”是播州辣椒产业的鲜明特色。该区由村社党支部书记牵头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吸纳村社干部、企业代表、党员和种植大户参与,制定发展规划、订单协议,引导土地流转实现适度规模经营。
播州区以辣椒“换种工程”为着力点,全面推进“良种、良法、良技、良机”,从品种选择、壮苗培育、有机肥增施、高厢起垄、地膜覆盖、机械打孔移栽、平衡配套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控到成熟采收,全程跟踪技术指导,让农户种植水平显著提升。同时以“播州区辣椒产业代表联络站”为纽带,促进辣椒加工企业与省、市农科院等科研机构深度合作,强化基地建设和产品研发,企业订单收购辣椒原材料加工,健全市场销售网络,为实现辣椒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播州区重点推广遵义特色优质辣椒良种遵椒(辣)系列、卓椒系列等优良品种,实施市级“换种工程” 4.37 万亩;打造规模化示范基地 106 个,面积达 3.64 万亩,广泛开展“两增两提两培育”,今年累计开展技术培训5期约3万人次,巩固与培育辣椒专业镇8个,专业村40个,专业组120个,培育龙头企业8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3家,市级1家,区级3家。

播州区团溪镇人大代表、香山村辣椒产业协会主任黎仁松告诉记者,香山村是团溪镇辣椒种植专业村,今年,全村辣椒种植面积达4000多亩,种植农户为630多户。年前,香山村就规划了核心示范点,成立了辣椒产业发展专班,按生产物资统一进购、技术指导统一执行、收购统一标准方式,由村委统一按每公斤鲜椒4元价格收购,解除了种椒群众销售难题。
播州区农业农村局辣椒产业技术负责人谢挺告诉记者,2025 年,播州区合作共建订单基地 20.08 万亩,实行 “订单兜底 + 随行就市” 收购政策,给农户吃下定心丸。同时,播州区人大常委会在新民镇龙丰村成立了区级辣椒产业代表联络站,并在 8 个辣椒主产镇(乡)设立人大代表联络组,为种植户、企业、科研人员搭建交流平台,促进产销衔接。
在位于龙坪镇小湾村的贵州驿骆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映入记者眼帘的是鲜红的辣椒堆满了车间,工人们在车间内忙碌地对鲜椒进行归类。
“该公司从2020年落户小湾村以来,在播州区各乡镇发展订单辣椒种植面积达8万多亩,到目前为止,公司以每斤1.6—2.5元价格按不同品种分类收购鲜椒600多吨,计划投入鲜椒收购资金7000万元,预计全年可收购鲜椒15000吨左右,实现加工产值2000余万元。”该公司副总经理刘孟澜说。
贵州驿骆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落户小湾村只是播州区发展辣椒产业项目建设的一个缩影。据了解,目前,播州区正启动2025-2028年总投资为4340万元辣椒产业集群项目,旨在补齐辣椒加工短板,促进产业链条延伸。今年,还投入乡村振兴衔接资金150 万元建成龙坪中心村等 6 个区级示范点,促进铁厂、团溪等镇集体经济壮大,并带动807户3511人(其中脱贫户515户2167人)群众增收。在项目示范带动下,群众种植技能持续提升,单产稳步提升,辣椒产业正在成为播州群众共同富裕的 “朝阳产业”。
在卓豪食品有限公司,“黔小妹,发酵味”成为这家企业辣椒精深加工的工艺注脚:7058个单个容量1吨的“黔小妹”发酵辣椒陶坛,采用传统工艺和现代加工工艺相结合方式,通过自培乳酸菌、茅台酱香白酒与鲜椒的完美交融,时间淬炼了“黔小妹”这一品牌的发酵智慧,吸引“卫龙”“有友”等数十家知名餐饮企业与“黔小妹”深度合作。

“公司这几年发展势头良好,去年公司辣椒加工产值实现4500万元,今年目标可达到7000万元。公司产业从西南地区延展至广州、上海及华东等地,让“黔小妹”这一知名品牌走得更远。”卓豪食品公司副总经理罗万梅说。
据了解,播州区通过培育龙头、招商引资双轮驱动,推动辣椒产业从 “卖鲜椒” 向 “卖产品” 转型,辣椒加工已从初加工向精深加工跨越,产业链延伸至休闲食品、饮料、美容产品、医药品等领域,年加工量突破 10 万吨。“公司 + 合作社 + 基地” 模式全面推广,形成了 “种苗供应—技术指导—订单回收—精深加工—网络销售” 全链条服务体系,20万亩订单基地的原料通过合作社集中输送至加工企业,构建起紧密的 “产业联合体” 和 “利益共同体”。
在品牌建设与市场拓展上,播州区举措得力。一方面,依托龙坑绿产市场、虾子辣椒城等批发市场,推动辣椒及制品 “七进”(即:进农产品批发市场、商超、餐饮业、机关、学校、医院等)举措;另一方面,持续借力广东对口帮扶和遵渝合作机遇,每年组织企业参加展销活动 5 次以上。如今,“黔小妹”“雷天椒” 等品牌知名度显著提升,“播州红”“旭阳”“可可香” 等品牌矩阵初具规模,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产品远销全国 20 多个省市。
目前,播州区已完成辣椒种植 28.11 万亩,规模化订单基地 20.08 万亩,市级“换种工程“ 4.37 万亩;鲜椒年产量将超过42 万吨,产值突破 17.5 亿元,加工产值达 12亿元以上,辣椒产业已成为推动播州区乡村全面振兴的核心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