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实时讯息 小说推荐

资讯 | 党的领导力研究在上海走过20年

时间:2025-07-06 12:04:00

日前,“中国共产党领导力研究在上海”暨上海市领导科学学会成立二十周年座谈会在上海社会科学会堂举行。专家们齐聚一堂,围绕中国共产党领导力研究、上海的战略地位和使命担当、“两个结合”等议题展开交流讨论。

加快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

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学术委员会主任冯秋婷教授认为,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本质上也是党的领导思想,具有多重领导学意义,包括高度重视被领导者的作用、高度重视客观环境和组织目标、高度重视领导者自身的提升完善等。她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力研究已经成为上海领导科学研究的战略高地,充分彰显了学会的使命担当。

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王为松就学会未来研究方向提出两点思考:一是把握时代脉搏,探索人工智能与哲学社会科学的深度融合、双向赋能;二是总结党领导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历史经验,加快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

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副院长郑金洲回顾了学会与中浦院共同推动领导学学科发展的经历,总结了双方在党的领导力研究、领导教育学探索、课程体系及特色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合作成果。

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副校长罗峰教授认为,学会的影响力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二是将学理、道理、哲理和实践贯通,并向各个领域拓展;三是追踪领导学的国际前沿热点;四是注重培养青年学人。

上海市领导科学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周智强用“专、新、广、韧、活”概括学会工作特点。即,在专业提升和学科建设上构建规范化、科学化、体系化话语支撑;与时俱进拓展学科内涵和研究场域;延伸专业领域发挥交叉学科优势;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变化,不断结交新朋友不忘老朋友;除了完善的工作机制和工作架构外,开展多领域、多层次的社会实践活动。

上海市领导科学学会会长、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党委书记郭庆松教授将学会工作的主要特色归纳为“四个坚持”:一是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在党的指导思想引领下,围绕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关键时刻发出学者的声音;二是坚持学术创新,学术性是学会的生命所在,锚定领导科学,率先提出很多新概念;三是实践性,面向基层、面向实践、面向群众,从一线挖掘研究素材;四是坚持法治性,依法治会、依法办会。

找准战略定位、抢占战略高地

上海市领导科学学会创始会长、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浦东干部学院首任常务副院长奚洁人教授回顾了学会创立的过程。1983年5月,由夏禹龙等上海四位学者合著的《领导科学基础》一书在上海出版,标志着领导科学这门新兴学科在中国的诞生。他指出,创会的初衷是为党育人的政治责任,以及为研究领导工作规律、领导干部成长规律和领导干部教育规律提供学科支持;上海要以“党的诞生地、领导科学发祥地、国际大都市”为战略定位,抢占党的领导力研究、学科建设、国际交流高地。

学会成立发起人之一、上海市领导科学学会原副会长鲍宗豪教授认为,领导科学学会的现代化意识、国家意识、专业意识、社会意识都比较强,其总体定位要在服务国家战略、服务上海发展定位和战略中体现出来。此外,要进一步深化“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研究,加快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

学会成立发起人之一、上海市领导科学学会原副秘书长贺善侃教授认为,坚持不懈办好学会特色活动要继续在重学术、重实践、重青年三个方面用力。

上海市领导科学学会副会长陈麟辉认为,提升文化领导力,保持上海文化的战略敏捷要在传播构建、创新动能等发面发力,同时要将上海金融优势转化为文化资本运作能力;上海市领导科学学会副会长、中国浦东干部学院于洪生教授回顾了学会研究主题从“执政能力”到“党的领导力”的演进历程;上海市领导科学学会副会长、上海中医药大学陶思亮教授作为青年代表提出未来五大计划,持续为学会注入青年创新活力。

专家们一致认为,本次会议既是学会创会二十多年的工作回顾总结,又是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持续提升学会理论研究和工作水平的有力举措。当天的活动现场还举行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力研究在上海》新书发布,以及学会五大品牌授牌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