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实时讯息 小说推荐

阜阳:退伍老兵陈岩 10年走进20余所学校传授抗战大刀术

时间:2025-08-19 14:34:00

今年是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阜阳退伍老兵陈岩也迎来了他义务传授抗战大刀术的第10个年头。10年来,他辗转阜阳、南京两地,走进20余所中小学,用一招一式传承着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抗战精神。


陈岩在文峰塔下演练刀术

   文峰塔下的舞刀老人

  8月15日清晨,在阜城文峰公园的文峰塔下,陈岩手持木质大刀开始日常练习。近年来,为兼顾在南京工作的女儿和家中九旬老母亲,他常往返于两地之间。但无论多忙,只要有机会,他就会以关工委成员的身份走进学校,义务向师生传授抗战大刀术;寒暑假期间,公园的空地便成为他的教学场所,十年来风雨无阻。  

  当天,陈岩首先演练的是著名的“破锋八刀”。这套专为克制日军刺刀术而创的刀法,八式连贯、招招凌厉,每一式都直取要害。据史料记载,在长城抗战的喜峰口战役中,二十九军将士正是凭借这套刀法浴血奋战,取得了“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军队首次大捷,“中国大刀队”的威名由此响彻全国。  

  一套“破锋八刀”演练完毕,陈岩稍作调整,又起势演练八路军“独臂将军”贺炳炎所创的“抗战大刀术”。伴着“挂撩飞龙驱倭寇,缠头猛虎绝不饶,中华儿女多英豪,万里长城永不倒”的铿锵口诀,陈岩的刀法虎虎生风,刀光闪烁间,重现了当年抗日将士奋勇杀敌的壮烈场景。  

  朴素的大刀威力惊人  

  “抗战初期,中国军队武器装备落后,环首大刀这一传统兵器成为抗击日寇的重要武器。”陈岩收刀入鞘,向记者讲述大刀背后的历史。  

  “二战时期的日军士兵擅长刺刀拼杀,却唯独对中国大刀闻风丧胆,这与日本传统文化观念密切相关。”陈岩说。在日本民间信仰中,人死后若身首异处,灵魂便无法转世投胎。因此,即便是以凶悍著称的日军士兵,面对挥舞大刀的中国军人时,心理上已先怯三分。  

  “当然,大刀终究是冷兵器时代的产物,若没有视死如归的勇气,也难以对抗武装到牙齿的敌人。”陈岩表示,“抗战时期我国工业基础薄弱,许多部队连制式刺刀都配不齐。而大刀制作工艺简单,手工就能打造,因此成为中国军队白刃战的主要武器。正是中国军人舍生忘死的战斗精神,让这件朴素的兵器爆发出惊人威力。”  

  说罢,他手持木刀演示“缠头砍杀”招式:“大刀下撩先格挡开日军刺刀,顺势劈砍,直取敌人脖颈要害。”  

  据陈岩介绍,最早用大刀重创日军的是二十九军将士,后来贺炳炎将军在八路军推广抗战大刀术,彭雪枫将军也在新四军骑兵团普及“雪枫刀法”,“可以说,在那个烽火连天的岁月,大刀就是中国军人英勇无畏抗战精神的象征。”

  十年传承抗战大刀术  

  今年65岁的陈岩,上世纪80年代应征入伍,在成都军区某部担任侦察兵,后考入成都陆军学院接受系统武术训练。转业到地方工作后,他始终保持着习武强身的习惯。2015年起,陈岩开始在文峰公园练习抗战大刀术,并向市民义务传授。  

  2016年,陈岩从颍泉区住房改革办公室提前退休后,经颍泉区关工委推荐,先后在阜阳师范大学体育系、汇文中学、颍南中学、未来学校、民族中学、北城小学分校等院校担任兼职体育教师,义务教授大刀术等传统武术。  

  2019年,为照顾外孙女,陈岩移居南京。在陪伴孩子之余,他主动加入江宁区关工委讲师团,并担任百家湖中学武术社团指导老师,专门教授“抗战大刀术”和“雪枫刀法”。今年初,他将多年习武心得与收集的史料整理成册,在阜阳市关工委等部门支持下印刷,成为阜阳四中等中小学的本土体育教材。

  “如今国家强盛,大刀作为武器早已退出历史舞台,但它所承载的中华民族不屈不挠、英勇无畏的精神永不过时。”陈岩表示。10年来,他累计义务教授1.2万余人次,“希望孩子们通过练习强健体魄,铭记革命先辈的英勇事迹。”

全媒体记者 任刚 实习生 刘苏婉/文 王彪/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