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实时讯息 小说推荐

一笔一画总关情!阳萍“全程陪伴”守童心

时间:2025-07-22 14:06:00

在湛江市第三十二小学一年级的教室里,来自广州市越秀区铁一小学的阳萍老师正用粉笔在黑板上书写着工整的汉字。讲台下,几十双明亮的眼睛专注地跟随着她的笔迹。

这幅寻常的教学图景,背后是阳萍积极响应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做好全口径全方位融入式帮扶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号召,从广州奔赴湛江开启为期一年支教的动人故事。作为语文教师兼班主任,她将广州先进经验与湛江实际相结合,以赤诚的爱心与教育智慧,在这片土地上悉心浇灌着教育的希望之花。

陪伴筑基:巧思妙招育习惯

“教育始于陪伴”,这是阳萍坚守的理念。面对一年级新生,她选择了最朴素也最有效的方式——全程守护。从晨读的朗朗书声到课间的欢声笑语,从课堂的专注听讲到放学的整齐列队,阳老师的身影始终与孩子们同在。“课间十分钟,我很少离开孩子们身边。”阳萍坦言,这源于对一年级的孩子们安全意识和自理能力尚在养成阶段的深刻理解。这份看似简单的陪伴,背后是巨大的耐心与毅力支撑。

针对低年级学生特点,阳萍创新实践“趣味课堂+正向引导”管理模式。她精心开发“儿歌行为规范法”,将日常行为规范巧妙编成朗朗上口的儿歌:“一清桌面书本净,二摆桌椅对整齐,三扫地面保清洁,四快静齐排好队。”枯燥的条规瞬间变得生动有趣,入脑入心。

细节处更见巧思。阳萍为每个学生配备了巴掌大的迷你清洁工具包。这个小小的创新,不仅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劳动习惯,更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了责任担当意识。清洁包里的扫把和垃圾铲上,都贴上了学生们的名字,小朋友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名字拿对应的清洁包,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像玩游戏一样把教室打扫干净,也不用在放学后留下来打扫卫生。看到座位旁的垃圾就随手清扫,学生们也在这个过程中锻炼了自己。

“现在孩子们都能自觉维护教室卫生,成效显著。”在阳萍持续引导和陪伴下,班级形成了优良的学习氛围和行为规范,不仅获评“文明班级”,其语文成绩更稳居年级第一。她辅导的学生参加区级诗词大赛,亦勇夺一等奖。“要真正固化一个好习惯,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阳萍总结道。

精耕课堂:质量为先显匠心

“课堂质量是教学的生命线。”这是阳萍始终秉持的信条。她精心打磨每一节语文课,力求在有限时间内实现教学效果最大化。她的课堂看似朴实无华,却处处闪耀着教学智慧的光芒。

对于一年级学生,作业布置与批改同样考验匠心。阳萍坚持书写作业范例,一笔一画,横平竖直,工整规范,为孩子们树立最直观的榜样。“大家觉得我会设计作业,其实我只是做好了细节。”阳萍谦逊地说。在她设计的作业本上,每道题都精准对应考察重点。她坚持全批全改,并基于结果对重点、难点、易错点进行二次针对性考察,将知识点科学分级并讲解,确保学生扎实掌握。

良好的家校协同是保证良好教学质量成功的另一关键。她建立了“每日一反馈”机制,通过微信群及时、透明地向家长传递学生的学习情况与点滴进步。这种开放、真诚的沟通方式,赢得了家长们的信任与支持。“教育需要家校携手共育。”在阳萍的努力下,家校关系愈发和谐。

薪火相传:聚火散星促均衡

作为支教名师团的团长,阳萍将培养本地青年教师、提升区域教研水平视为重要使命。她组建“教师成长共同体”,带领团队深入开展“一课三磨”教研活动——从教学设计、课堂实施,到反思改进、成果展示,每个环节都精益求精。

“最难忘的是和三十二小的陈老师一起备战教学比赛,”阳萍回忆道,“我们常常研讨到深夜,连一个标点符号都要反复推敲。”辛勤付出终获回报,她指导的青年教师最终斩获区级教学比赛一等奖。

阳萍深知,支教的意义不仅在于“授人以鱼”,更在于“授人以渔”。她多次开展区级教学讲座,多次上示范课,毫无保留地将先进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传递给更多本地教师。在她的示范引领和倾心指导下,学校的教研氛围日益浓厚,教师队伍专业素养得到整体提升,实现了“一个人带动一群人”的辐射效应,为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注入了活力。

一年的支教时光如白驹过隙,却成为阳萍教育生涯中最珍贵的记忆。当被问及感受,她动情地说:“我们哪怕只是播撒了一颗种子,它在土壤当中,当遇到合适的条件,水分、温度合适的时候,它自然就会发芽。”回顾这一年,阳萍既有对教育成长的感恩,也因在家庭角色上的“缺席”而心怀愧疚。但她始终无悔自己的选择,于她而言,教育本就是一场温暖的修行。

“聚是一团火,散作满天星。”阳萍用这句话诠释着她的支教信念与追求。从广州越秀到湛江赤坎,她带来的先进教育火种,已在湛江市第三十二小学这片沃土上点燃,并将通过她培养的本地教师和辐射的教研成果,化作璀璨繁星,持续照亮更多孩子的未来成长之路。

撰文:纵瑞瑶 林日清

【作者】 林日清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